Sunday, April 18, 2010

Which side are you on?

看来我又Bounce Back into Blogosphere, yet stronger than ever. 可能是最近孤独寂寞,表达欲太强,或者真像尼采所说"What does not destroy me, makes me stronger."

期末同时进行三个Research Project的感觉就是很爽,从图书馆拉来一堆书然后慢慢蚕食掉,相关的影像资料也都搜集来看。音乐课的研究主题有点像跨界,Art and Politics. Alas, they shall not mix yet they always do.


昨晚看Richard Osborne的卡拉扬传看到3点过,今早起来听完柏林爱乐的Digital Live后看了看书又跑去睡午觉了。渐渐喜欢上了工整的Andreas Schiff, 对古典时期的作品确实是一丝不苟,很学院气却又不失魅力。

音乐和匈牙利总是很好的组合,自然就想起Gloomy Sunday这种超棒的音乐电影。听完匈牙利钢琴家又看匈牙利导演Istvan Szabo的Taking Sides。关于20世纪最伟大指挥家富特文格勒的电影。 这部电影极为规整,可以说除了几个画面之外90%的时间都是在一间办公室内的辩论,话题涉及人性,艺术,政治。原片还是百老汇话剧,整个戏剧的张力都在一个小小的封闭空间内得以展现,影片唯一让人能够喘气的瞬间是一场废墟中的室外弦乐五重奏,舒伯特的晚期作品,快结束前被阴雨打断。然后被美军定罪的富特在雨中貌似有一丝顿悟和忏悔。影片里的美军少校特立独行,American Cowboy style一展无遗,想起以前上的Freshman Seminar - Americans Abroad. 美国人挥舞道德的大棒让艺术家屈服认罪,跟纳粹盖世太保的逼迫又有什么区别?影片没有说教,只是一种展示,两方都有自己的道理。如何在道德困境(moral ambiguity)中做出判断,导演聪明的把这个选择交给了观众。

至于我自己的判断,准备再多读一些书之后再说。只是对美国人做事的方式颇有微词,正如Henry Kissinger所说- Americans idealistic and missionary. 随时准备pass on moral judgement on others. 所以要在英文世界中读到更为公道和中立的观点(more neutral and nuanced),还是要看英国人的一些东西。

顺带说一句电影里面又出现了Moritz Bleibtreu,德国电影界的当红小生,从Run Lola Run里面的傻傻的男朋友的形象对他印象就很深了。英文说得真是优雅,适应的戏路也很宽。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很震撼的,富特在和希特勒(抑或是戈培尔?)握手之后,悄悄把手巾移到刚握过的的那只手,悄悄擦拭。。。

下一步打算,今晚去看Death at a Funeral, 全部黑人演的戏剧,希望不要太恶搞。。。然后在Amazon上买金正日论歌剧,估计是大奇书。。。明天写完Poli-Sci的Research Paper. 这个星期就圆满得完结了。

Music in my player now:
I.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5 & 26, Bruno Leonardo Gelber
II.Stravinsky - Rite of Spring, 开场的巴松几个音是在绝美
III. Other random stuff

Saturday, April 17, 2010

Kennst du das Land?



I.
虽然以这个作为标题但是我却不打算讨论歌德的诗,标榜学German Studies的我却对此不甚了解。用这个标题是为问Do you know this land? What is this land? Tibet is this land.
Schumann的Kennst du das Land的悲戚和凄美很适合我刚看完电影的心情。

这学期上半段看了Nord Wand,非常震撼的登山片。才知道第一次征服Eiger北峰的Heinrich Harrer后来又尝试登印度北部的一个高峰,无奈二战爆发成为英国人的阶下囚,之后辗转逃进西藏。成为了14世达赖喇嘛的老师。哈瑞尔回国后写了Seven Year in Tibet讲述他的传奇经历。这几天正在研究“想象中的西藏”,便看了Brad Pitt哥主演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从纯艺术角度上来说我很喜欢。John Williams谱写的原声加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的确是荡气回肠。一定要找原声下载来听。
Seven Years in Tibet [Blu-ray]

平心而论,电影的确有大撒狗血过与浪漫化西藏之嫌疑,里面塑造了一个西藏大叛徒的形象,名字翻译成英文没有反应过来,结果是以前新闻联播经常听说的一个名字-阿沛阿旺晋美。如此塑造,国内的环球时报之流会有怎样的评价都可以想见。不过抛开影片有问题的政治角度,还是值得一看。本来电影就是一种想象的艺术(fictional art),需要知道历史的话就去看史书了。话说我这周看完的一本130的小书可以作为了解西藏问题的Best Factbook了 - The Snow Lion and Dragon by Melvin C. Goldstein.

II.
另外晚上看了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看之前就听说好评如潮,Rotten Tomatoes上面98的高分。看完了2D版本,不知道3D的效果会如何呢?实在是需要和特定人士再看一遍的电影。不太好评价的电影,剧情似曾相识却没有落入俗套,待看完二遍之后再说。


III.
每学期最愉快的必定是音乐课,虽然歌剧只是一笔带过,但是自己下来做很多探索。某人叫我找的Verdi系列我都不是很听得进去,刚才突然看Edita Grubevera的记录片结果马上被她的演绎所电到,一种直插灵魂的声音。。。
Music in the player TODAY:
1. Bellini - Norma with Edita Grubevera
2. Seven Years in Tibet OST
3.CPE Bach Cello Concerto

睡了睡了,明早11点之前起来上柏林爱乐的Digital Symphony Hall.

与其担忧明天,不如在今天寻找幸福。

Wednesday, April 14, 2010

Back to Blogging

我居然算是玩部落格很早的一批人了,虽然从Google Blogger在国内被禁,到Google.cn被禁,我这个博客逆着潮流在2004年就开了。其间疏于打理又分心开了5-6个,现在终于算是要重返Blogosphere了。。。